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

《雲門舞集:水月》

說到雲門舞集,不需多做介紹,即便沒看過他們的表演,至少也耳聞其名號。得知雲門確定來到花蓮演出的消息之後,女友立即訂票,並搶到前三排的好位置。


即便忙碌,我依然習慣在聆聽演講或觀賞表演前做一些功課,無論是了解其作品內涵、表演者資訊等等。不過這次,我沒有選擇這樣做。我相信水月這部由林懷民老師創作的劇本,已經有非常多人看過並紀錄下表演相關的介紹與見解,而藝術的美應該由自己親身去領略,為了不預設立場,我就沒有閱讀那些篇章。每個人都可以有每個人的看法。
在此不提演出的內容,而是要講講我自己的感受。
舞者時而對稱時而交錯的步伐,在連貫地動作裡相互輝映。動作像是水的波紋般散開,緩緩地,紋理褪去,獨留月的倒影。倒影是實是虛?
若說月是真實,那映像是非真實,而非不真實。就像黑的反義是不黑,而不是白。
非真實與不真實之間的層次,我想差在對於美的寄情,或說成感性看待與理性看待的差別。
美是什麼呢?國文課本裡說美在生活中俯拾即是,卻不曾提到美的本質,或因美的本身太難定義而造成一種距離忽遠忽近產生的模糊感受,像極曖昧的月暈,或許有邊際,卻難以言喻。
我想美大概是對於無論是具體形象或抽象,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能發出讚嘆或感到幸福的,甚至帶有震撼。攻上山頂的登山客常不假思索地張開雙臂去感受迎面而來的風,不曾有人提醒或教導他要怎麼做,那是一種自然的反應。雙腳踏在頂峰,雙目環視而美景盡收眼底,相對於天地的廣大,自身是多麼地渺小,而發出讚嘆。此刻,我是真的存在的嗎?或者我是這映像的一部分?是實是虛?
表象的美,不做闡述,主觀認定是就是了。我明白詩仙李白看見湖中月亮的感受,那是接近一種真實的非真實,在現實與虛幻的邊緣遊走,如此浪漫唯美,是接近超脫的境界,無怪乎李白就這樣墜下去。
所以,月是真的存在的嗎?或者是映像?或者根本沒有月?
水可以是靜止的,月可以是靜止的;但它們確實亦是移動的。當我看到月亮在天上移動時,同時我也看見它沒有在移動,而瞬間我更沒有看見它。我在表演者的肢體動作的運氣裡,看到這樣的境界。力的遊走似動似靜,而美的型態似實似虛。我想起佛學通論裡介紹的諸相非相,我們的六根向外抓取,再自我向內看時,我們是真的有看到嗎?有聽到嗎?
當下看到的就是瞬間的畫面,可能是一種印象,一種觀點,而不代表一種事實,聽起來很玄對吧?有時一瞬間的畫面足以令人誤會或斷章取義,這樣說可能比較好想像一點。回歸到一切,肉身會消失,精神將永存。為什麼我們存在?是因為你的精神留了下來,以及有人記得你。我猜過去中國那麼多朝代裡,誰能記得那些認真生活的小老百姓呢?但他們確實存在過,時點移到現在,又像是他們根本就不曾存在過( 生於眾緣和合)。真虛相映,止於具象幻滅,幻成抽象超脫,那就是。所以能明白色即是空的意思了嗎?無論形象為何,本質相同的。雞胸肉是蛋白質,頭髮是蛋白質,回歸到蛋白質,是由幾個元素組成的。無論是動物或植物或甚至不會動的物體,皆是一堆元素組成的,元素是宇宙爆炸後所產生的物質,而在爆炸之前呢?我們都是一樣的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